联系热线
随着社会的发展,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
然而对于新能源汽车,关键是电池,电池的质量会影响驾乘体验
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下影响电池使用时间的因素
衡量新能源汽车电池寿命有两个主要影响因素:充电循环次数,以及时间。除此之外,还有几个次要影响因素:充放电平均功率,电池储存及工作环境温度,充放电深度。
充电循环次数
通常在理想状况下,充电循环次数大概可以到1000-2000次,还能保证70%以上的可用容量。如果是PHEV,一般单次循环的里程大概是50-80公里,所以在电池报废前,大概可以纯电使用10万公里左右。但是因为PHEV往往很多里程是混合动力,所以大概可以按照充电次数进行。无论如何,PHEV的电池容量小,所以使用寿命也较短。理论上PHEV私家车的可用寿命大概在5-10年。但是,纯电动车BEV就容易计算些。以主流的续航400公里车型为例,单次充电可行驶400公里,按照至少1000次循环,则理论可用寿命为40万公里。如果每年10万公里(运营车辆),则理论寿命为4年。如果每年2万公里(私家车),则理论寿命为20年。
充放电平均功率
简而言之,就是:快充影响电池寿命。同一辆车,快充和慢充在电池衰减上,前者要略快一些,但不明显。电池业界人士也说过,慢充对电池寿命有利,但快充的影响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。在车辆正常寿命期间,两者差别并不算很大。
电池储存及工作温度
温度对电池的寿命影响也比较大。如果电池长期工作在0摄氏度以下,或者40度以上,会加速电池的老化和容量衰减,且这种衰减是不可逆的。好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基本都配备了电池温度控制系统,能够使得电池组可以在较为适宜的温度下工作。
充放电深度
虽然这个对电池寿命的影响属于次要因素,但在使用中,却可能对电池造成致命伤害。锂电池在长时间保持100%电量时,会加速电池损坏进度,建议电池电量低于某个设定数值,如70%才开始充电,这样给电池休息的时间,并适当断开电源。但新能源汽车就不存在这个问题,由于车不可能一直100%电量。所以这点不用过于担心。